為什么小米、中興、華為、金立、聯(lián)想、魅族、努比亞、OPPO、vivo 九大手機公司聯(lián)合起來推快應用?

當然是可以掙錢,這個事有歷史傳統(tǒng),要從CP/SP年代開始說起。

2003年還是功能機的時代,那時候很多人買不起手機,更別談什么安卓、ios了。當時在國內(nèi),主要是深圳出現(xiàn)了針對功能機和類智能機的JAVA軟件擴展平臺,比如杭州斯凱。你們可以把它看作是最初版本的應用商店,用戶可以下載飛信、QQ、MSN、NES模擬器等軟件。該平臺當時 具備十分優(yōu)異的應用驅動性能,可以在惡劣(劃重點,233333)的硬件環(huán)境下流暢的運行游戲和各種應用,極小的空間占用量,約為普通JAVA虛擬機占用空間的1/6,文件只有同等JAVA文件的1/3大小。自從2003年以來幾乎適配了所有手機硬件方案,已經(jīng)成當時為國內(nèi)手機最主流的手機應用軟件平臺。

當時大部分的國產(chǎn)手機(主要是山寨手機)都預裝了類似的軟件擴展平臺, 當流量產(chǎn)生時,這些軟件平臺可以與移動運營商、SP、CP、手機企業(yè)分成。當年的騰訊,正是借助這樣的軟件擴展平臺,手機QQ迅速的占領了千家萬戶的手機終端,為其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在2010年央視舉辦的315晚會上,曝光了UT斯達康、天時達、夏新、科摩等品牌手機利用“手機后門”吸金的黑幕。據(jù)央視315晚會披露,手機用戶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扣了費用。一些被利益熏心的移動增值服務運營商通過強行定制、手機內(nèi)置捆綁、誘導等手段吸引消費者。這些內(nèi)置菜單很可能成為“消費陷阱”,一旦消費者點擊手機應用,消費者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欠費”。

在這個時代,手機公司對于軟件應用和運營服務其實是不感冒的,因為賣硬件已經(jīng)足夠賺錢。這個時候除了少數(shù)類似于QQ這樣的應用比較靠譜,大部分是騙流量的垃圾軟件,盈利模式通過誘導消費來賺錢。當時深圳的SP/CP公司賺得盆滿缽滿,315后整個產(chǎn)業(yè)被打擊了,有的轉型手機游戲,有的直接退出不玩了,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到了智能手機時代,APP這個概念出現(xiàn)了。這個時候是91助手、豌豆莢等應用商店的天下。手機預裝APP也成為一個產(chǎn)業(yè)鏈,一般是SP公司跟手機公司談好預裝費用,提供一個預裝包(里面一般會打包幾個到幾十個APP),預裝一個APP就給1元錢。也有水貨渠道雇人專門給水貨蘋果、三星刷機,預裝各種APP。這也導致當時的智能手機體驗很差,一開機就滿屏的預裝軟件,而且還刪不掉,同時也導致智能手機的功耗大增。

這個時候蘋果讓國產(chǎn)品牌手機開始意識到用戶體驗的重要性,開始通過定制UI等方式來打造自己的封閉應用生態(tài)鏈,通過布局軟件和應用服務,國產(chǎn)手機品牌開始與山寨機拉開距離。而山寨機仍然采用賺快錢的方式,將機器做出來后,將軟件應用直接外包給第三方來做。這個階段很多應用商店開始針對不同的手機品牌推出定制版,針對各家手機硬件平臺進行適配。同時手機廠商如魅族、小米、華為等也很早開始參與到應用審核與定制中。

在這個階段,手機公司開始逐漸從應用商店的運營服務獲得一些收入,不過這個比例很小。主要的收入開始從單個APP的預裝轉向與應用商店的收入分成。如果把手機應用商店當成零售超市的話,APP就是商品,手機則提供經(jīng)營場地。手機屏是有限的,用戶通常在手機桌面上保留的常用APP數(shù)量是有限的。這個時候剩余的桌面空間就很重要了,手機公司就靠在這些桌面空間預裝APP賺錢。

但是微信小程序出現(xiàn)后,對于傳統(tǒng)的APP生態(tài)是一種破壞。其實在之前微信和支付寶這樣的重量級應用開始集成越來越多的應用和服務,這種“超級APP”吃掉了手機大部分的內(nèi)存,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小程序首先顛覆了以應用商店為入口的商業(yè)模式,這讓已經(jīng)與應用商店達成合作關系的手機廠商被迫調整。其次小程序可以直接投射到桌面,這也擠占了有限的手機桌面空間。

快應用的邏輯是用戶使用應用的第一入口是搜索,但是其實目前用戶的使用習慣中第一入口是微信或支付寶。微信和支付寶都滿足了手機用戶使用的一個剛需——支付;微信同時還滿足了另一個剛需——社交通信。

快應用的所謂優(yōu)勢,比如性能反應速度更快。說實話在目前的中高端手機中,區(qū)別并不會特別大??鞈脽o法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因為消費者打開手機第一個選擇的應用一定是微信或支付寶。而小程序不能支付這是一個致命傷,這意味著使用小程序的時候,到了付款環(huán)節(jié)仍然需要再打開微信或支付寶。

微信通過整合小程序、微信支付、掃碼和卡包等能力,已經(jīng)將小程序廣布到大街小巷、酒店商超、醫(yī)院機場等各個角落,小程序并不只是一個線上應用,而是變成了 OMO (線上與線下融合)的連接器。用戶只需要涉及到付款、消費,就可以使用到小程序。

而這么多家手機公司聯(lián)合起來形成的松散利益聯(lián)盟,互相之間本來就是競爭對手,究竟能共同投入多大的資源和力度來進行快應用的宣傳推廣? 微信會不會提供快應用呢?如果微信不提供快應用,那快應用對于用戶還有多少吸引力?如果微信提供快應用,那用戶為何不直接使用微信?

微信小程序這樣發(fā)展下去,以后就是一個操作系統(tǒng),對于蘋果的威脅是很大的。但是對于不掌握操作系統(tǒng)的國產(chǎn)手機來說,其實影響并沒有那么大。所以與其說國產(chǎn)手機廠商靠快應用挑戰(zhàn)微信小程序,不如說谷歌將如何看待微信小程序。相信一旦蘋果和谷歌意識到微信小程序的威脅性,有可能從操作系統(tǒng)的底層出發(fā)來限制小程序。

這才是微信小程序最大的挑戰(zhàn)。